助视器是可以帮助低视力患者提高或改善视觉能力的一种设备或装置。低视力者,根据我国现行对视力残疾的分类,其双眼中好眼最佳矫正视力在0.05(含)-0.3之间,因此他们拥有残余视力,只是看不清。在日常生活中,低视力者可以借助助视器及各种康复手段,让有限的视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和改善,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常用的助视器,根据其设备构成及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光学、非光学和电子助视器三大类。
光学助视器是利用凸透镜或光学系统的放大作用,最常见也很容易买到的手持式放大镜便是光学助视器的一种,其他还有单/双筒望远镜、中距离眼镜、近用眼镜式助视器、镇纸式助视器等。非光学助视器不是通过凸透镜或光学系统的放大作用,而是通过改变周围环境来提高患者的视力。比如改善患者环境中的照明条件,大字印刷品,增强对比度,减少眩光等都是属于此类助视。
电子助视器是随着芯片、摄像头、显示器以及其他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助视器在1960年面世。几十年来,电子助视器的形态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电子助视器变得越来越轻、小巧、便于携带。
电子助视器主要部件为摄像头、处理器和显示器。传统的光学助视器如放大镜、望远镜等,尽管使用简单、携带方便、价格低,但多半放大倍数有限且不能随意更改,可视范围小,且容易受环境光照影响,而电子助视器则能够有效弥补这些不足,其放大倍数高且可调,亮度及对比度可控,同时可提供变色、拍照、存储、阅读辅助线、文字识别及文本转语音(OCR/TTS)等功能,以满足不同低视力患者的多样化需求。
对低视力助视器的认识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1、助视器只是一种工具,能够帮助低视力患者,但并没有任何治疗作用,也不会使视力本身得到提高;
2、应强调是否改善低视力患者的活动能力,即使它与视力无关,如导盲犬、盲杖等,亦可列入助视器范畴;
3、低视力患者因工作、生活及学习有各种不同的需求,常常需要一种以上的助视器;
4、在低视力的保健及其康复中,助视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5、使用助视器并不能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只有配用助视器与相应的训练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康复效果。